奋进十年路 | 勾勒巴山蜀水“绿色画卷”
发布时间:2022-10-26
三峡新能源

缺氧不缺精神 织就绿色锦绣图

四川已投运15座新能源电站,装机规模114.75万千瓦,每年可为当地提供超17亿千瓦时的绿色电能。其中,有6座新能源电站位于大凉山深处,一线员工长期面临着“海拔高交通难、距离远交流难”的现实困难,他们坚持突出“政治引领、能力塑造、过硬作风”,充分发挥“风光”聚能优势,扎根雪域高原逐日追梦。

这里是四川省第一座大型集中光伏电站——四川会理树堡光伏电站。阳光普照大地,由太阳能电池板组成的光伏矩阵有序排列,湛蓝色的“海洋”泛起粼粼波光,与层峦叠嶂的山川交织在一起,共同组成了一幅和谐瑰丽的画卷。

▲四川省第一座大型集中光伏电站——四川会理树堡光伏电站

这里是凉山州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场之一 ——四川金阳风电场,“76米风机叶片过盘山路,需要连转上百个急转弯,一趟要运半个月,时常会遇见路断的情况,开山凿路是建设者们唯一的选择。”这是大凉山建设项目期间时常看见的景象,建设者们克服了极端严寒、高原缺氧、大风暴雪等恶劣环境的影响,坚守在这里,奉献青春,深深扎根在雪域高原,利用短短八个月施工窗口期,实现项目建设到并网发电的“高原速度”。

▲凉山州装机规模最大的风电场之一——四川金阳风电场

这里是四川省海拔最高的风电场之一 ——四川冕宁玛施金风电场。一年一场风,从春刮到冬,一排排风车矗立在壮阔的高原上,迎风起舞,日夜不停地向电网输送绿色“血液”,让原本的荒芜大地,变成了每年可发2.2亿度电的能源王国。

▲四川省海拔最高的风电场之一——四川冕宁玛施金风电场

勇攀科技高峰 探索运维技术

三峡能源在高海拔项目积极推进联合运维创新试点,用智能巡检代替人工巡检,开展变电站机器人、无人机智能巡检。在山地项目建设风光统筹、天地一体、上下协同、信息共享的智慧电站,实现绿色降碳协同发展,为“双碳”目标发展增添了动力。四川分公司多个电场和生产班组获评全国生产运行5A级优胜风电场/光伏电站,申请专利10余项、各类标准4项、软件著作权2项、论文7篇。

在普格洛乌沟光伏电站开展的《普格吉留秀智能机器人巡检试点项目》荣获三峡集团2019年优秀信息化项目二等奖,组织实施的《智能机器人在电力巡检中的应用》在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组织的2020年电力设备管理智能化技术创新成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。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运用发表论文3篇,申请专利1项。

在重庆巫山两坪汇集电站建成了国内首个数字孪生光伏电站,数字孪生管理应用获得2022年第五届电力行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优秀创新成果1项、获评优秀创新工作者1名,并发表EI论文2篇、科技论文2篇、软件著作权2项、专利8项、企业内专项工程技术总结1项(企业三等奖),现阶段正对数字孪生光伏电站进行总结提升,发表更多有深度、有见解的成果。

清洁能源靓乡村 驱动振兴新引擎

在黔西南、大凉山、渝东北的场站,遍布在普安、金阳、普格、巫山等地。四川分公司锚定新能源赛道,积极探索“新能源+产业帮扶”,和当地的各民族共同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生活的“三峡画卷”。

在四川普安横冲梁风电场,同莲花村帮扶茶园开始了“三年约定”,经过精心培育,莲花村成功栽种茶苗273亩,远超2019年120亩计划,直接帮扶村户46户280人,惠及农户1094户、5922人。荒山变茶山、山区变景区。莲花村“帮扶茶园”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帮扶开发模式由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转变。

在大凉山新能源项目,始终把“扶志”“扶智”作为关键任务,通过增加税收、吸纳就业等方式助力彝族贫困地区发展,播种下新能源的绿色种子,为当地的彝族百姓开出希望之花。四川分公司连续三年走进大凉山的学校,开展公益、企地共建等实际行动点亮乡村学生的求学之路。

在重庆巫山“风光农互补”项目,从助农增收、就近就业两个方向,实现了“板上光伏发电、板间大棚养殖、板下种植草药”的致富梦。联合农业公司,通过土地流转为百姓创收,租用荒地、坡地等低产土地5000余亩,惠及三溪乡、两坪乡12个村共计约2000户群众,每年为群众增加租金收入约225万元。截至目前,电站已累计在三溪乡、两坪乡共11个村组至少提供约20万个工日的劳务岗位,牢牢建立了企地共同利益纽带,为当地群众、企业增收提供了平台。

免责声明: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,请联系我们处理。如转载本网站文章,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,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。联系电话:0535-6792766